从“小作坊”到现代制造企业——乐清气动产业蝶变之路

最近,乐清气动产业迎来一件喜事:中国液压气动密封件工业协会发文批复,认定乐清气动产业基地为国家液压液力气动密封行业产业集群示范基地。

作为乐清工业经济重要细分产业之一,经过40多年发展,乐清气动产业占领42%的国内市场份额,领跑江苏无锡、广东肇庆、宁波奉化等国内三大生产基地,国内最大民营气动元件生产基地、全国主要气动产业集聚基地、中国气动元件制造出口基地……一项项“国字号”荣誉,见证了乐清气动产业从小到大、由弱变强的发展轨迹。

image.png 

以“产业聚集”为特色的气动行业生产块状经济 郑晓 摄。

集聚发展 形成强大紧密产业链。

在浙江星辰气动有限公司,研发人员正在组装手指气缸。“你别看这是个小东西,企业的自动化生产线上机械手臂抓取零部件功能可全靠它完成。”浙江液气密协会会长、浙江星辰气动有限公司董事长钱存良笑着说,近日,由星辰气动牵头并发布的《平行型手指气缸》行业标准已通过工信部的审核,发布后将成为继《气动真空发生器》行业标准后的第二个自主制定国家行业标准。

从家庭作坊起步到如今成长为年销售额超亿元、为世界500强配套生产的中国气动行业代表企业之一,星辰气动的成长史是乐清气动产业发展的一个缩影。早在上世纪80年代初,温州的第一只气动元件就在乐清柳市诞生,拉开了乐清生产气动元件的序幕。进入上世纪90年代中期,全市气动企业经组建发展,形成了以“产业聚集”为特色的气动行业生产块状经济。2006年、2009年,浙江液气密协会和乐清市气动行业协会先后成立,在行业协会的推动下,浙江星辰气动有限公司、神驰气动有限公司、百灵气动科技有限公司、艾克斯气动科技有限公司、浙江朝日气动管业有限公司、乐清市恒一电气集团有限公司等企业纷纷改变过去作坊式旧貌,走上了现代制造企业发展轨道。

“企业发展初期,想生产出一个完整的气动产品依赖进口,光等配件就要等上好几个月。现在不一样了,每种配件都可在乐清找到多家优质供应商,且方圆不超过50公里。”钱存良介绍,截至目前,全市气动及其配套企业近600家,在各地专业门市部单位已超过1200家,气动产品拓展至2000个品种、15000个规格。值得一提的是,与气动业相关的100多种相关行业同步发展,气动产业本地配套化率可达90%以上。

image.png 

气动企业生产车间。郑剑佩 摄。

配套完善、产业链条韧性强,可以说是一个产业奠定“江湖地位”的最大优势。口罩机是重要的防疫品生产设备,一套口罩机上至少有88个气动元件。2020年,诺冠自动化设备有限公司负责人王帅联合产业链上的“精兵强将”,仅一个多月时间就赶制了1700多套口罩机气动配件,保证了全国各地66家口罩机生产商的正常生产,也让乐清气动产业链接受住了一次高强度的压力测试,一时间“乐清产”的气动产品成了抢手货,打响了品牌。

近年来,乐清气动年均以20%以上的速率发展,其产业规模和企业数量跃升为国内同行之首。据统计,2022年,乐清气动实现年总产值63多亿元,占国内市场42%;外贸出口企业超30家,产值超12亿美元,出口年增长率约25%。

创新升级 推动产业向高端迈进

气动,顾名思义,就是以压缩空气为动力,进行自动化控制的技术。城市生活中,小到频繁开关的公交车、高铁上的车厢门,大到智能工厂精确操作的机械臂、机器人,气动产品无处不在。得益于市场空间的巨大,经过企业不断转型升级、创新研发,产业人才队伍集聚和培养建设,乐清气动产业进入聚合加速期。

“过去,一没技术参数,二没检测设备,企业依葫芦画瓢做出来的产品,国内还检测不了,有时甚至要漂洋过海送到国外去检测,通过的概率微乎其微。现在不一样了,在完成生产线节能技改后,我们还每年投入400万元用于研发。不仅与浙江大学建立了‘电磁阀’联合实验室,还拥有浙江省研发中心实验室,满足产品的研发与检测需求。”百灵气动科技有限公司负责人王胜平说,通过自主创新,企业获得4项发明专利证书,成为气动减压阀与活塞杆端环叉两个国标的第一起草人,荣获高新技术企业、工信部“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浙江制造“品字标”、国家级星火计划项目证书等称号。今年,企业又迎来一位由市科技局选派的“科技副总”——温州职业技术学院知联会会长夏志良,在其帮助下,成功申请立项了“面向新能源领域的智能阀岛设计开发与产业化”的市重大课题项目。

image.png 

企业参加广交会。百灵气动供图。

不单是百灵气动,星辰、神驰等企业也把转型升级当头等大事来抓。在他们看来,不转型升级必将被淘汰。近年来,多数企业在运用先进信息技术,实施智能工厂、数字化车间建设,在机电一体化技术改造的基础上,建立研发中心,与温州大学乐清工业研究院、乐清市高端精密制造服务中心等高能级系统化产业创新平台联动,每年科技投入占企业销售额的5%以上,形成了自己当家产品。

如今,产业链上拥有国家高新技术企业48家,其中列入工信部“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9家、省级高新企业27家、省科技型中小企业10家。乐清气动企业中(气动行业协会会员单位统计)拥有高级工程师26人、中级351人,建立了10个气动研究所。在产品研发方面,共获专利 923项,其中发明专利42项,真空发生器、手指气缸、高频电磁阀和间隙密封电磁阀等发明填补了国内外空白;中国驰名商标累计10个,浙江省著名商标累计达38个;在国家“长征二号”捆绑式火箭、核潜艇和正负电子对撞机中,都有乐清生产的气动配件;全市308家气动企业获得ISO9000、IS014000等体系认证,328 家企业通过“3C”认证、国际 CB 认证、芬兰 FL 认证。

 “过去中国的气动元件市场,一直是欧美日跨国公司唱主角。如今我们已打破了发达国家的技术垄断。以呼吸机气动系统为例,以前国外生产的一个配件要七八千元人民币,现在我们整套做出来成本在2000元以内,而且产能完全可以跟得上。”王帅介绍,随着技术创新步伐加快,技术进步不断取得成果,乐清气动产品呈现出由低档向中、高档发展,以成本低、产量大、质量好等优势占领了国外市场,产品运销东南亚、南北美、中东、西欧等近80个国家和地区,并在激烈的国际市场竞争中始终保持着高速稳定的增长。

标准引路,抱团合作做大做强。

尽管乐清已成为国内最大民营气动元件生产基地,但受制于检测方法以及标准的缺失,在行业内缺少话语权的情况一直困惑着从业者们,影响了乐清气动产业在国内的整体地位与作用。

近年来,乐清市委、市政府不断加大对气动行业的引导和扶持力度,出台了《关于加快工业经济发展的若干政策意见》等一系列政策,从技术创新、产品开发、专利实施、技术改造、质量、品牌和高新技术企业认定、人才引进、规模发展等方面给予奖励和政策倾斜,确定了实现由机电制造城市向机电工业强市转变的战略目标。

政策扶持,踩准企业需求,产业的发展便水到渠成。许多企业从自身条件和基础出发,广泛吸纳国内外名牌产品优势,通过自主研发,引进先进技术、规模经营、现代营销与管理手段,先后有20多家气动企业创立了知名度高、竞争力强,具有地方特色的各级品牌产品。

 “以前,行业内生产气动产品缺少参照标准。”乐清市气动行业协会秘书长陈加林说。为了推动乐清气动企业参与国内乃至国际竞争,树立标准引领战略。在行业标准制定上,星辰、百灵等7家企业已跻身全国标准化委员行列,自主制定国家标准13项、参与制定国家标准21项,自主制定国家行业标准1项、参与10项,自主制定浙江制造团体标准3项。

接下来,乐清将聚焦气动行业上下游产业链融合发展,促进气动行业在知识、技术、人才、资金、政策等要素的集聚,为产业集群示范基地营造良好的发展环境和政策体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