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5月31日,2024达农威中国奶业研讨会在福州圆满落幕。会议以“同心聚力,智行致远”为主题,期间,200余位来自高校、牧业集团和企业的参会代表共同见证了嘉吉微营养与健康科技业务名称发布仪式和《规模化牧场审计规范》系列标准制定启动仪式,7位牧业高管、技术专家在2场论坛中就不同主题各抒己见,由嘉吉达农威特别邀请的7位国际知名专家也分别带来精彩的专业报告分享。
1场“微”发布
5月30日,在“2024达农威中国奶业研讨会”上,嘉吉微营养与健康科技业务名称正式发布。
会上,嘉吉公司动物营养与健康业务正式发布旗下微营养与健康科技业务单元!该业务单元融合了达农威(Diamond V)、地绿康(Delacon)和普乐维美(Provimi)三大品牌力量,旨在通过科学驱动的微营养产品、服务及数字化解决方案,为全球动物营养市场注入新的活力。嘉吉动物营养北亚区集团总裁郑鸿飞、嘉吉动物营养与健康科技业务全球负责人Gilles Houdart和嘉吉微营养与健康科技业务北亚区总经理王源麟分别致辞。
1次“新”启动
中国农业大学曹志军团队牵头开展《规模化牧场审计规范》系列标准的研讨创制,是国内首次针对牧场流程审计展开相关标准制定工作。曹志军针对系列标准创制的背景、目标、规划及未来展开详细介绍,并首次公开介绍了基于该系列标准创建的牧场审计平台(Supreme Audit Standard,SAS)。该系列首批启动了“全混合日粮”和“奶厅”2个方向的审计规范制定,旨在推进规模化牧场的“精准”管理,加快发展中国奶业新质生产力。20位来自标准共同发起单位的代表参与启动仪式。
2组主题论坛
01规模化牧场审计管理论坛
针对规模化牧场审计管理的现状及发展的思路,优然牧业技术总监王典博士根据优然牧业在审计方面取得的部分工作进展和成效进行了分享,首农畜牧副总裁郭刚博士从岗位维度和管理维度两个方面讲述了牧场审计的内容,现代牧业总营养师赵勐博士从规模化牧场营养管理思路、饲养评估体系的角度对牧场审计的关键点进行了分析和讲解。中国农业大学副教授刘帅担任论坛主持人。
02奶业新质生产力发展论坛
围绕奶业新质生产力这一热门话题,来自牧业、高校和企业的领导、专家分别针对奶业发展方向、奶业科技创新等话题展开丰富讨论。
新疆天润股份有限公司党委书记、董事长刘让提出新疆奶业发展需要从科学性、差异性和创新性三个方面入手,不仅要通过研究提高奶产品的营养价值和独特成分,还要挖掘和推广新疆特色奶制品,更要通过新技术和方法提升生产效率和产品质量;云南海牧牧业总经理李锡智和美国视角180公司专家Kit Spangler则分别提出基因选育、基因组学、肠道微生物调控、人工智能大模型和失效模式等精深的新科技可能会为奶业生产力的发展带来颠覆性变革;针对行业一直关注的热应激问题,美国佐治亚大学Sha Tao教授提出,除了现有的科研方向与实践经验,关注喷淋水资源的节约、热应激的代际传递以及其对不同牛群的影响,都可能会有更多新的发现。《养牛》执行主编马佳莹博士担任主持人。
7个专业报告分享
01微营养调控与母子一体化
中国农业大学曹志军教授基于团队的研究基础介绍了“母子一体化”的概念,并从“关键菌”奠定“代际传递”的基础、“牛奶”链接“代际传递”的媒介、“妊娠期营养”调控“代际传递”三个关键方面强调了母子一体化的重要作用。奶牛微生物的母子代际传递途径与方式多样,垂直传递菌将直接影响犊牛的健康;而牛奶(巴氏杀菌废弃乳/代乳粉)作为实现母子代际传递的唯一途径,其质量对子代胃肠道健康与发育起到了重要作用;妊娠期的营养对胎儿及其出生后的机体健康与免疫具有重要影响,从营养调控的角度再一次探讨了母子代际传递的机理与作用。
02热应激的代际传递与免疫影响
美国威斯康星大学的Jimena Laporta教授发现,热应激不仅直接对泌乳牛的产奶量等经济指标产生负面影响,更对犊牛、青年牛和干奶牛的健康和发育构成威胁。Laporta教授指出,干奶期奶牛乳房中的乳腺细胞在受到热应激后,其再生过程受到干扰,导致乳腺细胞组织和分子特征发生持续性变化,进而影响下一个泌乳期的产奶量,给美国奶牛业带来高达8亿美元的经济损失。此外,热应激的影响不仅限于亲代奶牛(F0代),在怀孕后期的热应激能够影响子代(F1代)生长发育并造成约6亿美元的经济损失,这将导致总计14亿美元的经济损失,与遭受热应激的泌乳牛导致的经济损失相当。Laporta教授还发现热应激具有多世代效应,导致孙代的母犊(F2代)存活率下降、乳腺实质和脂肪垫更小,进而降低其头胎产奶量。
美国佐治亚大学的Sha Tao教授则深入探讨了热应激对奶牛免疫力的多方面影响。他通过展示团队研究成果,表明热应激会直接影响泌乳牛的生产性能和乳品质量;对于怀孕后期的奶牛和青年牛,热应激可能导致胎儿发育不良,降低新生犊牛的免疫力;而对于哺乳犊牛,热应激会增加呼吸道疾病的肺部损伤评分,增加发病症状。他指出,热应激会降低奶牛体内的抗体水平,抑制淋巴细胞增殖和免疫细胞活性,减少淋巴细胞因子的产量,从而降低奶牛对疾病的抵抗力。同时,在热应激状态下,奶牛体内会释放大量的细胞因子和急性期蛋白,这些物质会触发炎症反应,导致奶牛出现发热、食欲下降、产奶量减少等症状,导致组织损伤和功能障碍。
03长期主义与提质增效
美国嘉吉达农威Gavin Staley博士讲述了奶牛生产寿命的重要性。大部分奶牛养殖通常在第二个泌乳胎次达到盈亏平衡点,因此三胎及之后具有盈利效应的奶牛,被称为“黄金女郎”。Gavin建议牛群中三胎和四胎的比例约为30%,五胎和六胎的比例约为15%。六胎以上的奶牛,产奶表现有所下降,同时疾病风险大大增加,饲养性价比变低。驱动这些“黄金女郎”产奶量的关键因素有两个:降低牛群的泌乳天数,提升高峰奶产量和泌乳持续力。牧场可以通过提升牛群的繁育表现,同时从围产期疾病、乳房炎、蹄病和繁育问题这四大角度进行管控使淘汰更多的发生在泌乳后期,从而将泌乳天数维持在165±6天。为了提升高峰奶和泌乳持续力,重点是保证青年牛在投产的时候达到理想的体成熟度,同时做好舒适度管理、提高粗饲料质量以及缓解热应激等方面的工作。当牧场牛群保持在“金字塔”结构,有更多“黄金女郎”的时候,牛群淘汰率和所需的后备牛存栏量(若无扩群需求)会下降,牛群的生产寿命会延长,牧场的经济效益会提升,并有助于未来的可持续发展。
爱荷华州立大学的Gail Carpenter博士深入分析了奶牛场的生产成本管理,强调了饲料成本在运营成本中的核心地位。其中,降低饲料成本和通过管理最大限度的利用饲料投入是成本控制的重点。她建议,在降低饲料成本时,需确保瘤胃健康,合理使用饲料添加剂,并重视饲料质量特别是粗饲料的质量,并强调,降低饲料成本的同时不要忘记通过管理最大限度的利用饲料投入,她指出后备牛数量管理与饲养、降低泌乳天数以及优化围产期奶牛管理也是降低成本、提高效益的关键,奶牛场应综合考虑这些因素,制定符合自身实际的成本管控策略,以实现可持续发展。
威斯康辛
大学的Heather White博士详细阐述优化饲料效率对于提高产奶量的意义。她强调,剩余采食量(RFI)是评估饲料效率的关键指标,而非简单的产奶量与干物质采食量之比。她指出,预测采食量对牧场管理和营养决策至关重要,但面临数据收集的挑战。为克服这些挑战,她建议利用多种数据类型如DHI、预测传递力和牛奶脂肪酸等进行预测。同时,她强调了解影响RFI的关键因素,如蛋白周转、组织代谢和应激等,对于理解奶牛营养物质利用差异和提高饲料效率至关重要。此外,奶牛的活动水平和采食行为模式也影响饲料效率,她建议通过遗传分析奶牛采食行为模式,为牧场提供优化饲料效率的代理标记。此外,她还强调了测量RFI表型的准确性和数据更新的重要性,以确保预测模型的有效性和牧场管理的精确性。
04美国奶业市场行情与未来趋势
美国视角180公司专家Kit Spangler针对美国奶业行情作报告,详细分析了2022年至2024年美国奶业的整体状况及未来趋势。他指出,尽管美国奶牛单产有所增加,但鲜奶消费量逐年下降。2020-2024年美国不论是泌乳牛数量还是牛头总数整体呈下降趋势,Kit Spangler表示由于亏损牧场后备牛/奶牛百分比在逐渐降低,相应的牛场总数也在减少。此外,他针对美国奶牛场运营成本进行分析,数据显示,2022年美国奶牛场的净利润较高,2023年则出现了亏损。未来趋势和挑战方面,Kit Spangler指出美国奶牛场数量将继续减少,但单个奶牛场的规模会逐渐扩大;新加工厂商的增加将导致原奶供应的竞争加剧,水资源的重要性和劳动力成本也是未来需要关注的关键问题。
本次研讨会中的专业分享为参会者带来了更多创新的营养理念、前沿的科学进展、国际的经验分享以及实用的解决方案。同时,嘉吉微营养与健康科技业务单元的重磅发布和《规模化牧场审计规范》系列标准制定的全新启动,也将在未来引领行业的技术创新和标准制定,为提升中国奶业的整体水平和竞争力,促进中国奶业的高质量健康发展做出更多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