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全国重要的焦炭生产供应基地,焦化行业是孝义的传统支柱产业,炼焦历史悠久。目前,孝义市氢能专业镇焦炉煤气副产氢20万吨/年,燃料电池用高纯氢2万吨/年,甲醇80万吨/年,合成氨25万吨/年,精苯及甲苯、二甲苯10万吨/年。
该市拥有国家级公共服务平台2个、省级公共服务平台4个。
◆交口食用菌
交口县围绕“强龙头、创品牌、带农户、促增收”总体目标,研究制定食用菌产业做大做强、叫响打亮的一系列政策、措施和办法,食用菌产业取得长足发展。
该县已形成统一规划、统一供种、统一技术、统一收购、统一加工、统一质量、统一品牌、统一销售“八个统一”运行体系和“龙头企业+基地(合作社)+农户”市场化运作模式。
◆兴县铝镁新材料
逐渐形成“铝土矿+氧化铝+电解铝+铝镁新材料+高端智能制造+固废处理”全产业链条。
目前区内有铝镁产业链企业8户,分别为山西华兴铝业有限公司、山西中铝华润有限公司、山西一禾铝业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山西正岸铝业有限公司、山西硕丰铝业科技有限公司、元泰高导材料(山西)研发有限公司、航宇新材料智能制造研究院(山西)有限公司、兴县铝大师新材料有限公司。
◆中阳县木耳
中阳县黑木耳产业主要集中在暖泉镇,暖泉镇片区种植规模占全县种植规模 75%,已实现从种植、加工到销售为一体的完整产业链。
中阳县着力打造黑木耳特色小镇,促进食用菌与休闲农业、乡村旅游融合。策划举办富有中阳特色的“黑木耳节”,推动三产深度融合,提升中阳黑木耳影响力。
◆岚县铸造
目前,全县共有铸造企业11户,核定公示产能共100万吨,生产工艺主要包括砂型铸造、无箱射压消失模、黏土砂、消失模等,主营业务为电机壳、汽车轮毂、阀门等铸件、铸铁的生产和销售,产品包括柴油机曲轴、转向器壳体、刹车盘、制动鼓、水泵壳体、减速器箱体等各型号铸件。
◆文水肉牛
文水县共有肉牛养殖场(户)3409个,规模以上1757个,年出栏肉牛21万头。养殖区域主要集中在刘胡兰镇、南安镇、南庄镇,占全县肉牛的88.8%。
近年来,文水县持续加大对私屠滥宰、无票假票、无证无照小作坊等违法行为的查处和打击力度,持续推进落地报检、出栏检疫、强制免疫、病死肉牛无害化处理、定点屠宰等科学化养殖举措,并高度整合现有的牛、猪、鸡养殖加工业和白酒制造业,逐步形成“种—养—加—饲—酿—有机肥”的循环产业。
◆交城硝基复合肥
近年来,交城县已逐步形成“极点带面”“多极共荣”产业集群发展新格局,产销量每年以20%以上的速度增长,硝酸铵钙在国内市场占有率80%,在国际占有率60%。
2022年,硝基类产品产能达300万吨,产量为200万吨。
晋中市专业镇
◆榆次纺机液压
从上世纪60年代起,纺机和液压产业形成相互交融发展态势。经过半个多世纪的积淀,榆次“经纬纺机”和“榆次液压”两大“母企”开枝散叶孕育出206户纺机、液压生产制造和配套企业,2022年纺机液压产业总产值达55.37亿元,从业人员规模达8841人。
◆榆社医药包材
拥有医药产业链企业34家,围绕中成药、胶囊、药用包装形成了比较完整的产业链,有中成药的上游产业中药材种植、驴、蜂蜜养殖等,胶囊的原料产业纤维素制造以及复合膜、铝箔、PVC、大吹袋、纸箱等各类医药包装。
规上企业有山西广生胶囊有限公司、山西天生制药有限公司、山西广华源药用包装有限公司、榆社县广生包装材料有限公司4家。
◆灵石腐植酸
腐植酸正常运营企业31户,备案产能共计200余万吨,主要分布在灵石县两渡、翠峰、南关等乡镇。有机肥料及微生物肥料等设计年产值可达3亿元,矿源黄腐酸钾年产值可达6亿元,腐植酸钠、腐植酸钾、黄腐酸钾、含腐植酸有机肥、含腐植酸水溶肥等设计年产值可达12亿元。主要销往市场国内有云南、广西、山东、河北、安徽、陕西等,国外有南非、菲律宾、印度等。
◆介休碳素
经过40余年的发展,介休碳素呈现出多层次、宽领域协同发展的格局,截至目前,拥有炭素产业链企业74户,其中中游碳基制品企业25户,形成介休独特的品牌和地理地标性产品聚集效应。
为推动专业镇加快发展,介休市聘请湖南大学特炭科技团队,为介休量身定制产业发展规划书,“十四五”末市场规模将达到160亿元,“十五五”末实现产值翻番,炭素小镇经济将挺进全国前三。
◆太谷中医康养
太谷区现代医药行业位于南山一带,企业呈点状分布,主要涉及侯城乡、北汪乡两个乡镇,目前已有广誉远国药、黄河制药、元和堂等三户龙头企业。其中,广誉远国药获国家商务部首批“中华老字号”称号,也是山西省医药行业唯一的中华老字号企业。
三户规上企业2022年产值13.9亿元,吸纳就业人数1800余人。
◆榆次怀仁老陈醋
域内现有福源昌、灯山井(四眼井)、千年井、龙眼井、百岁井等专业酿造企业,元庆隆醋坊等79家传统酿坊,产业主要分布于张庆、开发区、使赵、修文、庄子等区域。
区域内醋生产能力19.5万吨,酿醋企业总数98户,其中规上4户,年总产值达9亿元,醋产业从业人员2000余人。
阳泉市专业镇
◆阳泉郊区耐火材料
阳泉郊区是全国四大耐火材料基地之一,现有耐火材料生产企业243家,拥有较先进的高温隧道窑86条,各类耐火生产设备2000余台(套),耐火产品年产量120万吨左右,约占全国铝硅系耐材制品的16%。
耐火产品主要包括以硅酸铝质、硅质、锆质、镁质、碳质、轻质、不定形、特种耐火材料为主的八大系列100余个品种,广泛应用于钢铁、有色金属、化工、电力、建材、机械制造等行业。
◆盂县耐火材料
盂县耐火材料产业历史悠久,在盂县是仅次于煤炭的第二大工业产业。盂县集中精力打造耐火小镇,着力发展耐火产业数字化,全力建设电商领域新型耐火交易及数据中心。
目前,盂县共有耐火企业39户,涉及产能311.6万吨,主要产品为耐火制品、细粉、骨料,2022年,耐火企业产量达63.9万吨,产品在国内市场占有率在40%至50%之间,出口产品占比在30%至40%之间。
◆平定砂陶
平定砂器制作技艺、平定黑釉刻花陶瓷制作技艺等被列入国家级非遗项目,冠山镇宋家庄村、张庄镇桃叶坡村等八个古村落被列入国家级历史文化名村。
目前,平定砂陶以“中国砂器之城”电子商务物流平台、紫砂仓储中心、功能性紫砂研发中心“三大平台”,砂器文化示范园区、宋家庄陶瓷产业工业园区、砂器生产孵化园区“三大园区”为抓手,推进砂器产业集群化、规模化发展,提升“中国砂器之城·平定”品牌知名度。
◆平定新能源电池
目前,“新能源电池专业镇”建设正处于第一阶段,建设主体是锂离子电池全产业链,包括上游的正/负极材料、电解液、隔膜和相关辅材,中游的电池装配,下游的锂电池回收利用。
第二阶段将推进相关配套产业跟进,力争到2025年末,达到正极材料、电解液、隔膜等与负极材料匹配量级。第三阶段将大力引入电池整装制造商,建成具有相当竞争力的千亿量级新能源电池产业集群,让“新能源电池小镇”成为平定县产业转型中一张亮丽的新名片。
◆矿区煤机装备
阳泉矿区煤机装备产业具备以液压支架、掘进机、采煤机、刮板机和皮带机“四机一架”配套能力,具备支护、采掘、电气等煤机设备综合配套生产、制造和质量保障能力,具备煤机装备井下安装工程、再制造、配件保障、大数据分析等全生命周期管理服务能力。
阳泉矿区将进一步打造煤机装备矿用系列材料产业,与煤炭开采业相伴生,在由服务贸易类逐步转化为实体经济方面显示出鲜明的地区特色。
◆平定富硒农业
“富硒”产业是阳泉市着力打造的“特”“优”农业现代化产业。目前,阳泉富硒产业聚落已经形成,以6个富硒产业龙头企业为牵引,认证富硒产品52个,上游带动10余个生产基地和138个经营主体,下游带动科研推广、仓储物流、展销展示、电商推广等多个产业业态,成为少有的集群化经济体系。
长治市专业镇
◆潞城碳基新材料
潞城区精准布局未来,到2027年,力争形成“1351”产业链发展规模,即1户产值50亿元以上企业、3户产值10亿元以上企业、5户产值3亿元以上企业、10户产值1亿元以上企业;确保龙头企业数量达5家、骨干链核企业数量10家、上下游配套企业数量20家。
到2030年,力争碳基新材料行业高新技术企业累计达到10家、民营科技企业累计达到5家、新增申请专利达30项、规上企业研发经费投入年均增速达15%,并努力推动形成5家以上省级智能工厂、智能制造示范项目。
◆屯留渔泽玉米生物
长治市地处优质的玉米种植带,常年玉米播种面积320万亩以上,年总产量在150万吨左右,玉米种植面积和年产量均占全省近五分之一。
龙头企业山西长清生物科技有限公司专注于玉米生物发酵与原料药的深度研发,开发延伸了玉米淀粉、葡萄糖、麦芽糖等十多个产品,通过了多项国际体系认证,形成完整的玉米深加工产业链体系。
◆高新区信创
长治高新区出台了《长治高新区关于科技创新驱动高质量发展的奖励办法》《关于加快信创产业发展的若干措施》等,聚焦电子信息技术等主导产业,不断建链、补链、延链、强链,将龙芯中科(山西)技术有限公司作为行业龙头企业,招引多家上下游企业,打造龙芯(长治)信创产业园,以龙芯CPU为核心,引入联想开天、神州数码、卓怡恒通、量子芯云、中关村创客小镇等企业,形成从芯片、硬盘、主板生产到系统集成、整机制造的完整信创产业链。
◆沁州黄小米
专业镇以发展小米种植特色示范基地创建为切入点,突出特色强品牌,严格标准育品牌,搭建平台护品牌,在核心种植区沁州黄镇选取14个村庄作为创建示范点,种植面积常年稳定在1万亩以上,培育了山西沁县沁州黄(集团)有限公司、沁州黄镇沁谷香农业开发有限公司等沁州黄小米种植、加工、销售等全产业链企业,年产值16亿元以上,带动就业人员10000余人。
主导产品沁州黄小米、米醋、锅巴、谷之爱米粉等小米制品远销全国各地。
◆武乡红色旅游
武乡红色资源丰富,有全国唯一一所全面反映八路军抗战史实的国家一级博物馆——八路军太行纪念馆,以及八路军总部王家峪旧址和砖壁旧址、前方鲁艺下北漳旧址、中共中央北方局党校上北漳旧址等重点红色景区。
作为全国红色旅游重点县,近年来,该县以八路军太行纪念馆、八路军文化园为依托,实施太行山军事文化产业园项目,创建国家红色旅游5A级景区;持续推进以八路军总部王家峪旧址为核心的“1+4”、以砖壁旧址为核心的“1+9”革命文物保护利用片区建设,实施红色文化软实力系统工程。
◆平顺太行电商
电商新业态正成为平顺县推动小镇建设与乡村振兴、增加就业、助农增收等要素融合发展的新动能。
该县在中五井村打造了太行电商小镇,引进阿里巴巴(太行)数字示范基地项目。目前,该小镇的首个项目——阿里巴巴AI人工智能大数据标注项目已完成落地,并吸纳300余名员工就业,有力促进了平顺县电商团队的成长壮大,全县电商小微个体超过500余家。2022年,平顺县电商网络销售额达2.8亿元,带动5.1万老区群众从电商中受益。
◆潞州LED制造
山西高科华烨集团发挥专业镇“领头羊”作用,立足自主创新、自力更生,深耕LED产业,精研产品,自主研发集成封装新技术,用于IC和半导体封装工艺,在国内属于行业领先水平。
“十四五”期间,潞州区将依托山西高科华烨集团,规划上下游产业项目,形成LED光电信息完整产业链,力争“十四五”末半导体光电产业产值突破80亿元。
◆上党大健康医药
上党大健康医药专业镇年产值约50亿元,带动就业2600余人,主导产品有片剂、针剂、胶囊剂、颗粒剂、丸剂、冻干粉、脂质体、微乳等,龙头企业为山西振东制药股份有限公司。
接下来,上党区将把大健康产业作为重点培育产业,加快医疗消费品下沉速度,以更多元化、更有深度的布局,联合更多合作伙伴汇聚成集产教研于一体的全市大健康产业集群。
◆襄垣侯堡康养
以康养为主线,以北大医疗潞安医院为依托,以文化产业板块、健体产业板块、康养产业板块等为重点,发展康养旅居、滨水垂钓、体育赛事等产业,将侯堡镇建设成宜居、宜养、宜业、医养结合“四位一体”的特色专业镇。
◆潞州漳泽光伏制造
长治市加速构建产业基础高级化、产业链现代化的产业体系,扎实推进专业镇建设。2022年,长治高新区引进山西东明光伏单晶硅片、山西晶品光伏年产1GW拉晶项目,以及环球晟科光伏配件生产制造、成鑫电力太阳能光伏板制造、远景能源大规模储能电站等光伏产业项目,进一步推动了光伏产业向全产业链集群发展。
晋城市专业镇
◆泽州精密铸造
泽州县铸造业历史悠久,积累了数量庞大的产业工人队伍和高素质企业家队伍。全县铸造生铁产能132.7万吨,是发展铸造产业的宝贵资源。全县铸造产能363万吨,现有铸造企业88户,主要产品有球墨铸管(上水管)、灰铸铁管(排水管)、管道连接件、市政铸件、汽车工程机械和轨道交通铸件。
2022年,全县铸造企业总产值52.16亿元,营收47.5亿元。
◆阳城陶瓷琉璃(珐华)
阳城有着悠久的制瓷历史,距县城不远的后则腰村是历史上有名的“陶瓷村”,素有“南有景德镇、北有后则腰”的美誉,目前已形成以建筑瓷、日用瓷、工业瓷、琉璃制品为主体的产业格局。
该县立足陶瓷琉璃产业传统优势、资源禀赋和产业基础,围绕全产业链培育,持续加大招商引资和项目建设力度,完善配套政策和基础设施建设,加大优质企业扶持培育,推动专业镇做大规模、做出特色、做响品牌。
◆高平生猪
近年来,高平市大力实施农业“特”“优”战略,积极兑现落实生猪产业奖补政策,做足生猪产业强链补链延链文章,全力推动生猪产业由大变强、由强变优、由优变智,2022年,生猪出栏85万头,居全省第一;生猪屠宰38.8万头,位居全省第一方阵。
高平先后建设了全省规模最大的种猪繁养基地、全省唯一国家核心育种场、国家种公猪站。
◆高平潞绸
潞绸手工织造是高平重要的产业支撑,2014年被列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近年来,高平以吉利尔潞绸集团为龙头,以潞绸产业为核心,加快推进潞绸园升级改造,打造集蚕桑农业、康养文旅、潞绸文化、传统婚俗等产业为一体的潞绸专业镇,叫响以“多彩丝绸”为代表的“彩”色品牌,为全市传统优势产业改造提升、高质量发展助力。
◆高平黄梨
近年来,高平市将大黄梨全产业链作为特色农业发展方向,总结推广了老梨树提纯复壮、标准化种植技术,扩种大黄梨3万余亩,拨付专项资金引导加工企业、种植合作社挖掘历史渊源,传承传统加工技艺。
目前,高平境内百年树龄以上的黄梨树达6万株,全市发展黄梨5万亩,开发系列产品20余种,现已逐步形成大黄梨产业链。
◆陵川中药材
截至2023年4月,全县各类中药材野生抚育和规范化种植面积达到40.1万亩,中药材种植业年产值突破5.28亿元,成功招引九州天润公司、山西兰花等15家龙头“链主”企业落地生根。同时,该县大力实施中药材省级现代农业产业园核心功能区——陵川县中药材产业园区建设。
目前,陵川各类中药材经营主体达500余家,相关产业覆盖全县所有乡镇、70%以上的行政村和5万多名群众,农民人均药材收入突破3000元。
◆沁水蜂蜜
沁水养蜂规模占晋城市的50%、山西省的20%。2022年,全县共培育蜜蜂养殖及蜂产品加工销售经营主体300余个,其中蜂产品加工龙头企业3个,蜂产品经销户20余个,养蜂100箱以上的家庭蜂场(规模养殖户)200余个,全县蜂业总产值超过5000万元,目前共带动本地约3000人就业,增加收入100余万元。
◆沁水黑山羊
沁水县是晋城市养羊大县,历史上就有养羊的传统习惯,“沁水黑山羊”获准国家农产品地理标志认证。该县围绕黑山羊产业园区建设,编制了沁水黑山羊产业发展规划,建成了黑山羊种羊场、黑山羊繁育中心并投入运营。2022年全县黑山羊养殖户500户,黑山羊出栏14万只,年产值1.7亿元,安排就业1500余人,辐射带动农户6000多户。
◆泽州山楂红酒
泽州山楂栽培历史已有300多年,是全国八大红果产地之一。龙头企业山西彤康食品有限公司开发了以山楂红酒为主体独具特色的庄园酒,开发产品有6度情诉山楂甜酒、8度山楂情缘、13度山楂干红、42度和54度山楂白兰地等,被誉为 “太行山中的红宝石”,现已具备年产5000吨山楂红酒的生产能力。
◆阳城蚕桑
蚕桑产业是阳城县农民就业增收的主导产业。科技创新方面,该县通过实施新品种新技术推广普及工程,全县优良桑、蚕品种推广率达100%,形成了蚕桑产业标准化生产和重大技术创新推广的整体合力。该县先后完成了蚕桑科技孵化中心、蚕桑文化融合发展示范园、果桑基地等项目建设。
据统计,2022年,该县共发种3.56万张,实现蚕茧产量167.7万公斤,蚕茧收入8830万元,蚕桑综合产值3亿元;养蚕张数、蚕茧产量占全市总量的90.7%,占全省总量的86.8%。
临汾市专业镇
◆襄汾县晋作家具
襄汾县有制作古典家具的历史传承,式样以明清家具为主。截至2023年2月,该县有生产企业30家,相关从业人员达2000余人。
山西唐人居古典家居文化公司是襄汾县规模最大、从业人数最多的古典家具制作企业,也是襄汾县晋作古典家具专业镇的龙头企业。30多年来,该公司从收藏散落在民间的明清家具到继承晋作家具制作技艺,从修理明清家具到仿制明清家具,再到以珍贵木料为原料制作家具,不断挖掘、传承、创新晋作家具的历史传统和制作工艺。
◆侯马中医药康养
侯马建设中医药康养专业镇有得天独厚的基础优势,地黄、茵陈、半夏、远志等道地药材品质优良。侯马及周边县市中药材种植面积在山西省占比近40%,产值占比高达77.3%。中条山林下近300万亩野生中药材也是建设中医药康养专业镇的重要资源。
链主企业旺龙药业先后整合6家国营药企,现拥有片剂、丸剂、颗粒等400余个品种。此外,侯马还拥有3家现代制药企业、22家医疗器械生产企业、11家中大型医药商贸企业、3家康养机构、30家中药材种植合作社等。
◆霍州年馍
作为霍州传统民俗文化瑰宝的霍州年馍,独特之处在于采用传统老酵头制作工艺,多曲并用,自然兼香,由玉米、糯米、豌豆、黄豆等多种杂粮合理配比,通过传统蒸煮、暴晒等方法混合发酵,最大程度激发谷麦的香气。
截至目前,全市从事年馍生产加工的作坊、企业有120多家,2022年,年馍产量2000万公斤,产值1.5亿元。这些作坊和企业创造了5000多个就业岗位,拓宽了农村群众就业务工渠道,也拓展了农村集体经济发展空间。
◆乡宁紫砂陶+戎子酒庄+云丘山农旅特色轻工
乡宁县资源禀赋、紫砂陶和葡萄酒酿造历史悠久。该县围绕特色轻工(戎子酒庄酿造葡萄酒和紫砂小镇紫砂陶系列产品的生产)、特优农业(葡萄种植、云丘山有机小麦、琪尔康翅果种植等)和文化旅游(云丘山国家5A级旅游景区、戎子景区、紫砂陶小镇等),打造一、二、三产融合发展的特色轻工专业镇。
紫砂陶系列产品有100余款,戎子酒庄葡萄酒已研发出六大系列、20余款产品。专业镇目前共入驻企业45家,年产值4.3亿元,带动从业人数达10000余人。
◆洪洞白色家电
立足国内外压缩机零部件市场占有率较高等优势,依托华翔现有制冷压缩机零部件行业龙头的产业基础,加大研发投入,攻克白色家电压缩机总成的技术难题,围绕以白色家电压缩机为主要产品的家电产业链,重点实施华翔智能制造产业园(一期)项目、华翔(洪洞)智能科技产业园项目及山西华成攒碳循环科技公司合资项目,形成全产业链布局融合发展。
◆尧都精密铸造
尧都精密铸造专业镇位于尧都区东部大阳镇境内,依托高新区大阳高端装备制造产业园设立,规划面积1.7平方公里,重点发展高端装备制造等产业,现有工业企业11家、规上企业6家,拥有铸造产能55.5万吨/年。2022年实现产值48亿元,销售收入55亿元。产业工人达3000余人,拥有国家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1家,省级“专精特新”企业1家。
专业镇内主要有山西华德冶铸有限公司、山西东方恒略精密铸造有限公司、山西恒安冶金科技有限公司和山西盛泰源特种材料科技有限公司等龙头企业。
◆曲沃氢能
氢能专业镇立足产业基础优势,依托山西省氢能产业“链主”企业晋南钢铁集团“钢焦化氢”联产模式,围绕“源网荷储”一体化项目,加大“制—储—运—加—用”核心技术攻关,布局储氢合金等核心材料产业,重点推动300MW光伏“新能源+储能”、“源网荷储”一体化及配套1GW储能、分布式光伏等项目实施,利用绿电储能制氢、焦炉煤气生产蓝氢,同时加快推动覆盖城市公交、市政作业、城市物流加氢需求的加氢网络建设。
◆汾西肉鸡
近年来,汾西县不断完善种植、养殖、加工、流通、销售产业链,布局肉鸡全产业链发展模式,截至2023年3月,建有标准化肉鸡养殖大棚95栋,年产1.86万吨的长晟科贸熟食调理加工厂,年产20万吨饲料加工厂,年屠宰2000万只肉鸡的屠宰加工厂。肉鸡产业已成为汾西“一县一业”主导产业。
该县出台《汾西县促进肉鸡专业镇高质量发展实施方案》,力争到2025年底,肉鸡专业镇各项建设指标达到或超过市级专业镇认定标准,带动就业创业、赋能富民强县。
◆吉县苹果
目前,全县苹果种植面积28万亩,年产苹果22万吨,年产值10亿元。
吉县立足苹果主导产业优势,重点实施吉县苹果高质量发展暨全产业链建设项目,加大研发投入及科技攻关,提高本地苹果在全国的辨识度及竞争力,构建吉县苹果种植、采摘、分拣、包装、存储、加工等全产业链体系,实现吉县苹果全产业链上下游产业高质量发展。
◆隰县玉露香梨
截至2023年4月,隰县玉露香梨面积发展到38万亩,“隰县玉露香梨”品牌价值达到87.43亿元,畅销国内外,成为助力乡村振兴的有力引擎。2022年,全县玉露香梨挂果面积11万亩,果品总产量1.2亿斤,产值4.8亿元,以玉露香梨为主的梨果产业已成为全县乡村振兴的主导产业,成为助力农民走向增收致富之路的“主力军”。
运城市专业镇
◆万荣外加剂
混凝土外加剂是万荣县第一大支柱产业。历经40余年发展,现已形成遍布国内外、从业8万人、642家企业、600万吨产能的产业规模。目前,县内企业共93家,其中规上企业27家,主要生产以聚羧酸高性能减水剂为代表的100余种产品,年产量100余万吨,规上企业年产值25亿元,产品出口“一带一路”沿线30多个国家和地区。
◆稷山纸包装
企业主要集中在翟店镇辖区。到2022年底,翟店镇印刷包装企业发展至108家,形成了废旧纸板回收—再生造纸—设计制版—多色印刷—制板制箱—附件加工—质量检测—仓储物流—轻工产品为一体的产业链条,三大系列(农副产品、工业品、精致礼品盒)500余种印刷包装产品,年产值25亿元以上,吸纳就业人数8600余人。
◆永济机电制造
专业镇企业基本已实现研发中心全覆盖,现有国家级企业技术中心1家,省级2家、市级4家。
永济市围绕中车永济电机有限公司打造城西街道机电制造产业园区。园区规划面积6.1平方公里,“三横三纵”道路框架基本形成,基础设施配套齐全,功能完善,先后被认定为国家火炬特色产业基地、山西省三大轨道交通装备制造业基地之一、山西省第二批特色产业集聚区试点、山西省创新创业基地、山西省外贸转型升级基地。
◆闻喜玻璃器皿
玻璃器皿产业是闻喜工业经济的主导产业之一,占全国人工吹制玻璃器皿产能的40 %,目前拥有市级企业技术中心2家、县级企业技术中心2家、高新技术企业1家、发明专利1项、实用新型专利3项、外观设计专利70余项,拥有宏伟玻璃、闻玻、喜汇达、易盛荣、泰和盛等20个商标名称。
◆临猗渔药
截至目前,全县共有渔药企业51家,占全国专做渔药企业近七分之一,其中49家已通过新版GMP认证,取得兽药批准文号1500多个,辐射全国所有水产养殖区域,从业人员4000多人。2022年全县年产渔药2.2万吨,产值5.12亿元,产值占全国渔药市场近10%。
◆盐湖水泵
早在上世纪50年代,水泵产业就开始在安邑、解州起步,发展到今天,全区共注册水泵中小企业和个体工商户110家,大多集中在解州镇,带动就业12000人,年总产量25万台,产值18亿元。
盐湖区水泵产业已从生产单一的井用潜水电泵产品,扩大到多级离心泵、污水泵、矿用泵、消防泵等200多个品类2000多个型号,主要面向山西、河南、陕西、甘肃、内蒙、新疆等地,潜水泵占据全国近三分之一的市场份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