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能源发电是绿色低碳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贵州拥有丰富的风光资源,发展新能源产业具有天然优势。去年贵州首条光伏组件生产线建成投产以来,带动多家贵州企业转型进入新能源赛道。
8月14日,在位于凯里市的贵州黔玻永太新材料有限公司,全省首批共5100套光伏玻璃成功下线,打包发往位于威宁彝族回族苗族自治县的一道长通光伏组件生产基地,标志着“贵州造”光伏玻璃正式加入一道新能全球光伏组件产业链。
贵州黔玻永太新材料有限公司生产质量总监周刚表示,熔化、成型都有很多不同,需要不断地去调整工艺,成品率现在接近85%的程度。
贵州黔玻永太新材料有限公司光伏品控部加工质检主管王凤介绍,透光率单镀要达到93.8%以上,双镀要达到94.1%以上;一次性试验大概有20项,确保每一片玻璃都符合客户要求。
省工信厅与长通集团在贵州新能源装备制造产业链上,主动担负起“双链长”的责任,为黔玻永太牵线搭桥,促成此次合作。去年,公司投资建设贵州首条光伏玻璃生产线,填补了省内大型光伏玻璃生产空白,单线每月可生产光伏玻璃9000片以上,预计新增年产值超15亿元、带动就业800多人。
8月15日,这批玻璃产品运抵一道长通光伏组件生产基地,经过质检后上线进行试生产。
贵州一道长通新能源有限公司制造经理李富成表示,这些零部件本土化,运输成本会更低,也让公司的产品更有竞争优势。
随着贵州长通携手一道新能,在威宁、兴仁等地相继落地光伏组件生产项目,今年以来,贵州本土的铝合金边框、光伏支架、包装材料、竹托盘等上下游企业不断加入产业链,产业集聚效应正在形成。
贵州长通集团董事长助理兼供应链中心负责人李辰介绍,贵州省工信厅的介入和支持,将本地化生产的流程和导入大大提升,从原计划的6到8个月,做到了2到3个月之内就能全部完成。包括托盘、铝边框以及相应的其他产业链上的一些材料,在有序推进的进程中,以最快的速度把它完成,实现本地化的一些材料的切换。
贵州长通集团新能源事业部副总经理、贵州一道长通新能源有限公司副总经理张云舒表示,本地化采购、量身定制的本地化服务,可以让单品市场竞争力有质的飞跃。在供应贵州市场的同时,也可以辐射云南、四川、重庆、广西等西南省份。以链带企、以企成链,帮助更多的企业在贵州取得发展,一起走向未来。